压力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压力表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想看“神仙打群架”,还得先嗑几对“声音CP”?

发布时间:2022-06-27 11:41:39 阅读: 来源:压力表厂家
想看“神仙打群架”,还得先嗑几对“声音CP”?

《声临其境》第三季的第一次亮相,的确“震”住了不少人。

舞美设计处处透着一个“贵”字,无论是从天花板连到舞台可翻转的大门,还是自带滑轨的导师座椅,与前两季相比,硬件肉眼可见地得到了升级。

这样“一掷千金”的气势,似乎也体现出了《声临其境》作为湖南卫视综艺“门面”的地位。

第三季的赛制更像是前两季的综合,在“经典之声”“魔力之声”两个比赛环节的基础上,保留了第一季中最后嘉宾换装进行舞台表演的“声音大秀”,以及第二季引入的导师制度。

似乎是为了回应第二季中观众对于导师“参与感”不足的意见,第三季的导师叫做“首席声咖”,不仅负责点评,还要选人,并且与参与“竞赛”的选手进行搭档表演。

增添了大量环节,每一期节目的时长自然大幅增长。因此,第三季分成了“单双期”,单期是选手的展示,以及和导师的配对,双期则是搭档组合与竞赛。

单期重“综艺感”,双期重“专业性”。这似乎是节目走到第三季,节目组想要尝试的新节奏。但不可避免的,对于刚播出的第一期,当节目过度地强调“选人”环节中的综艺感,以及“导师”之间的争抢,而非演员如何把握声音时,批评之声自然四起。

毕竟,节目组把何冰和胡军两座“神仙”请到节目中“镇”着,观众们自然也在期待两位老戏骨的表演,而不仅仅是两位“老哥们儿”的斗嘴打趣,还有作为“断网”人群,他们面对不熟悉的综艺氛围、流量气氛、或者年轻演员而造成的天然笑点。

有趣的确有趣,但对于奔着专业性而非综艺感来的观众,第一期节目显然有些“浪费”两位重量级嘉宾的声望,而两人在“抢”选手时,关于表演的一番讨论,也被节目组以快进的方式而带过,不免有些遗憾。

综艺感和专业性,对于《声临其境》来说,是不得不平衡的两个主要元素。因此,在三季节目当中,节目组都在不断地调整赛制,试图能将湖南卫视深厚的综艺传统与“好声音”“好演员”,和“老戏骨”这些专业性极强的概念所融合。

从前两季参与者的表现来看,《声临其境》为演员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表演氛围,抛开表情,抛开形体,在配音间里,演员可以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声音上,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空间进行发挥,甚至是炫技。

这的确是节目的魅力所在,从第一季开始,演员以匿名蒙面的形式,仅以声音去捕捉观众对其的注意力。有许多演员的名字、样貌,或许观众并不熟悉,但通过声音这一种直观的表现,语言和表演的魅力便能瞬间吸引观众。

总导演徐晴曾经透露过的一个细节:在第一季赵立新出场时,收视曲线处在最低点,正当徐晴觉得这期“没希望”的时候,随着赵立新开腔,收视曲线开始迅速上扬。

2018年,《声临其境》第一季正是凭借“原创”和“声音”两个特点,让配音这个小众行当,通过综艺的形式而为大众热议。

除了以原创的综艺模式区别于同期其他竞技综艺,《声临其境》让演员以自己的声音来比赛这一主题,也让正为演员演戏“全靠配音”而不满的观众们,提供了一个发掘好演员的“宝库”。

占据天时地利人和,《声临其境》第一季还未收官,便作为中国原创综艺节目的代表,在戛纳电视节进行展示。中国语言的魅力,与中国演员的专业性在节目中得到合二为一的体现,自然引起了不少国外影视业者的兴趣。

有了这一趟戛纳之行,《声临其境》在国内的口碑一路飘红,成为当年一档能称得上是“神仙打架”的作品。

2019年上半年,《声临其境》第二季开播。与第一季相比,第二季在最后的“声音大秀”上做了改进,不再是由当场竞演嘉宾“披挂上阵”,来演一段改编自经典电影电视剧的“伪舞台剧”,而是直接在大屏幕上放原片,并由四位嘉宾在舞台上进行配音。

这一个环节的改动,或许是由于改编的作品,总有戏份分担不均之嫌,而当第二季有了更多本来就有强大粉丝做“后盾”的嘉宾参与,直接用原片的片段,能为节目组避免网络上许多不必要的攻击。

然而,不管是每期嘉宾的搭配、赛制的设置、节目的剪辑、片段的选择,《声临其境》第二季从第二期开始,便争议不断。

“老戏骨”与“新生代”在这一季的节目中激烈地碰撞,虽然在豆瓣、知乎上的评分不高,但关于参赛演员和他们的表演的讨论,却始终没有停止过。

“封神”不难,但要维持“神座”地位却足以令人焦头烂额。虽然第二季仍然不乏优秀的参赛演员,但在整体评价上,却比第一季要下滑不少。因此,第三季的任务,不仅是在良好基础上的创新,也必然需要为第二季遭受的批评“挽回”几分。

因此,对于第三季节目的中心概念,节目组找到的是前两季中在网络上传播的最广的一招“组合拳”。

第一季的嘉宾大多“单打独斗”,只有在决赛的时候,每人请来了一名助演嘉宾,第二季则从半决赛开始,选手便可以与助演嘉宾合作完成片段。相比其个人的“高光时刻”,这些在其他节目中难得一见的合作,也成为了节目的看点所在。

到了第三季,“助演”则直接变成了“合演”。何冰、胡军、王耀庆、韩雪四位“首席声咖”,每两期就要和不同的对手进行合作。对年轻的观众来说,这种“组CP”的感觉并不陌生。的确,在徐晴日前接受的采访里,她也用了“CP”这个词,来概括第三季赛制的特点。

“嗑CP”,这本来是一部分年轻人的小众爱好,如今,却似乎已经成了网络观众观剧和宣传的主流。无论是电视剧、电影、动画,甚至综艺节目里的嘉宾,都可以两两配对,组成“CP”,或者发“糖”,或者发“刀”,对好这一口的观众来说,都可以是“福利”。

观众的喜好就像水草,综艺节目“逐水草而生”也并没有什么错。比如同样出自湖南系的网综《明星大侦探》,就相当成功地推出了节目的几对“官配”,配合每期节目剧本设置的爱恨情仇,让粉丝欲罢不能。

问题是,一档以专业性为主要卖点的节目,是否合适用“CP”这一套,来进行升级和创新。

必须注意的是,《声临其境》是一档在电视上播出的综艺节目,其面对的观众群要更加庞大而多元,“声音CP”这样一个概念,或许在网络上畅通无阻,但能否落地变成切实的收视率,还不可知。

应当说,在专业上的“CP组合”,仍旧值得一“嗑”。由老戏骨带领中生代和新生代,在一个相当自由的表演环境里,以声音进行搭配,确实可以预见出相当的火花。而从简单的配音,回归有了妆容和服装配合的表演,也或许更加符合选手们作为“演员”的身份。

只不过,在真正能让观众惊艳的双期还未播出时,就开始刷“涛声依旧”“冰糖葫芦”“班长团支书”这些所谓的“CP名”,则的确有些太心急了。

【文/一树】

传单海报
鎏金H5模板
手绘海报
微博封面图海报